当初孙中山心目中理想的中华民国首都不是在南京,而居然是远在西陲的伊犁,因为其独到的战略眼光及野心

来自伪基新闻

伪基新闻,让大家当妓者记者的自由新闻源。

2013年09月09日

虽然中华民国宪法并没有明确法定的首都是在哪个城市,只说明中央政府所在的城市即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所以在过去一百零三年期间,作为中华民国首都的城市除了南京市外,还有北京市、武汉市、广州市、重庆市、成都市、西昌市及台北市,但是在情感上大家都会认定南京市就是中华民国的首都。不过在中华民国刚建国之初,国父 孙中山先生所属意的首都却不是在华南或华北,而居然是远在西陲的伊犁?!

其实孙中山想让新诞生的中华民国成为称霸亚洲的强国,首都的首选就在伊犁的伊宁市

宣统三年(1911年)在武昌城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如同导火线一般引发了中国的革命浪潮。民国元年(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自此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开国的首都。
不过在同年因为袁世凯通电赞同共和,迫使清朝的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宣诏退位,而获得让贤成为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而后成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因此中华民国的首都被强制迁到北京。
后来即使是袁世凯死后,之后继任的几任大总统仍旧在北京市办公,而未曾将总统府及中央政府迁移往其它地方。据说在民国九年(1920年),孙中山与国学大师章太炎在讨论研究中华民国的首都设在哪里为好?
当时章太炎就提出了武昌、南京与北京三座城市,因为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发生在武昌,做为中华民国首都有其历史意义:而当年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就定都南京,洪秀全当年反清也是以南京为首都,当然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的地方就是在南京,南京有其中华复兴之意;而北京则几百年来做为中国的首都,现在北洋政府也定都于北京,定都于北京可省迁都成本。
不过孙中山却对这三座城市不以为然,他提出了对中华民国国势发展的首都之选的看法:“谋本部则武昌,谋藩服则西安,谋大洲则伊犁,视其规摹远近而已”。

曾经做为孙中山心目中的梦幻首都之选的伊宁市,如今也发展成现代化都市

孙中山认为以中华民国的国力而言,若只是想稳定原有的中华既有的华北、华南的地盘,建都武昌足矣。但若要控制外蒙古、西藏及新疆一些非汉族的主权疆域,则是定都在西安为佳,但若中华民国成为世界一等强国,建都伊犁则可控制亚洲东西往来的咽喉锁钥。
孙中山进一步说明,中国历史每逢改朝换代,西域地区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就是因为政治权力中心太过于偏重于华北华南地区,对西域一带鞭长莫及。然而西域虽然远离海洋,却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位置,战略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年左宗棠不惜挥师大军远赴伊犁不毛之地,力主新疆建省的原因。
孙中山将中华民国的首都指定在伊犁,也是今日的伊宁市有其长远宏观的战略眼光,毕竟伊宁市的人口绝大多数是维吾尔人及哈萨克人,汉人只不过是这座城市中的少数民族,但将由汉人所建立的中华民国的首都设置在这座非汉人为主的城市,就可收到民族融合的民心之效,而不再让非汉族的边境民族以为只是附属于汉人的藩邦之民。

伊宁市的街景

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是残酷的,其实在中华民国建国之初,自清朝继承的版图疆域,在当年伊犁已经成为了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地区。毕竟早在清同治三年(1864年)时签订的塔城条约,就已将伊犁以西的一大片土地割让与俄罗斯,而让原本为新疆中心的伊犁一夕间沦为西部边陲之地。
虽然孙中山开始认真的研究规划迁都伊犁的计划,不过在当时北洋政府执政的中华民国虽然获得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地位,却在巴黎和会中未获得应有的尊重,再加上当时俄罗斯正爆发共产党的十月革命的内战,若是真的迁都伊犁恐遭战火影响波及,而且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国民革命军的建军北伐,最后在孙中山北赴北京与段祺瑞共商国是之际,不幸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如今的伊宁市虽然是边境城市,但是因为后来挖出了黄金与石油油田,加上为国境口岸而发展国际贸易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也证实了当年孙中山独到的战略眼光果然没选错,但是无奈的政治现实让这个理想只是纸上的空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