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有些单位的官虽然职位权力不大,但个个都肥缺,当官一任下半辈子吃喝不愁

来自伪基新闻

伪基新闻,让大家当妓者记者的自由新闻源。

2010年09月21日

在古代十年寒窗参加科考就是为了出将入相,位列封疆,这也是为官者的最终梦想,但真的能进得了庙堂站班的是极少数人。在清朝能当得上大学士、军机大臣、六部尚书及侍郎或督抚的仅只有数十人,但戴上顶戴为官的数万人,高官显爵显然遥不可及。但就是有一批人官虽然不是很高,权也不是最大的,但实际上却是油水极丰的肥缺,为官一任吃喝三代。

内务府

这是在清朝特有的衙门,而其特殊性是它的衙门所在是在皇宫内,这是专职在服务皇室与嫔妃的单位,当然这样的单位在清朝也只有旗人才能入选任职。而内务府的最高首长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并无定额,品秩正二品,有时从缺,在从缺时则由宫中品秩正四品的总管太监暂代。
内务府的主要工作就是打理皇帝一家的生活大小事,同时也经手采办宫中所需物品,掌管皇帝的私人财政,因为历代皇帝根本不会过问内务府的金钱流动细项,因此内务府的帐从来没干净过,从中可捞的油水足以让内务府的小官一夜致富。

盐政

在古代,盐属于国家公卖垄断的产业商品,而且也是一般人生活必须的民生物资,所以各省的盐政虽然是地方衙门,但实际统筹管理直属中央,而负责盐政的官员品秩是从三品。
各地的盐政的工作就是将盐民所提炼出来的盐做统一的收购,然后分配批发给民间的盐商,因为盐商为了取得更多批发的配额及长久的批发权,也都会反馈相当比例的批发回扣给盐政,因此一任盐政起码能捞数万两白银,甚至于所爆发的贪污案中查出数百万赃款的也不在少数。

河道

中国的两条母亲河,黄河与长江,而这两条大河在春夏汛期总是会因为上游融冰及梅雨季而泛滥成灾,所以清朝在这两条大河的沿途各省都有派驻河道来负责疏浚修整河堤来治水。
而河道衙门的账本身就是一笔数不清的烂帐,因为治河本身就是十分复杂的工程,用了多少石料、土方,投入多少人工都很难查实。朝廷拨了10万两治河预算,能有1万两实际用在治河上已经算不错了,其它的钱都给河道衙门各级的官员衙役给分赃光了,一任河道捞的足以吃穿好几代。

税关

清朝在京师及各省的省城都派有税关,在各个城门收取来自各地客商的过路费,尤其是人来人往的交通要道的税关更是日进斗金。而税关的长官叫“大使”,其实并不是常任的职官,而是朝廷私相授受的肥缺,所以能出任的只有八旗子弟。
因为收税标准从来没有统一过,往往全凭收税的兵丁衙役的喜好而决定税额,收取了之后又上缴多少截留多少,这完全是见不得人的胡涂帐。皇帝也知道这一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能在任期上做处理,限定税关任期仅限一年,任职过税关的则终身不得再派任,但这一年的任期也足够捞到不少油水。

乡试考官

乡试考官也不是常任职官,大都是由七品的翰林院编修或是检讨来派任乡试的正副主考,当然朝廷对于乡试考官的选拔严谨,而且对乡试的规范也十分严格,所以很少有乡试考官出现循私舞弊的行为。
不过在清朝时,户部给这些乡试考官支取一笔路费开支,一般数额都有2000两白银。不过实际上这一笔路费,考官们根本一毛也不用花,到了地方后考官相关的花销都是由各省州县衙门买单,而且乡试完毕后,各省的督抚藩臬按照官场惯例还会以“束修”名义送上一笔孝敬,这笔钱少说也有万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