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为何发展不起超大型的城市?因为城市越大越难收拾

来自伪基新闻

伪基新闻,让大家当妓者记者的自由新闻源。

2015年11月17日

依照一般人的观念会认为城市规模越大就表示经济越旺盛,国力越强大,但是实际上古代的城市发展无论再怎么灯红酒绿,但还是受限于城墙范围之内,很难发展成现代范围辽阔的超大都会区,这其实有非常现实的条件原因。

古代的城市的发展范围受限于城墙内也就一个区的面积

古代的城市大都是最高行政所在为中心在周遭发展出商业与住宅区,再以城墙作为保护的防御线,结构如同蛋一般,皇宫与官府作为蛋黄,住宅与商业区作为蛋白,当然城墙就是蛋壳。
城内的建筑虽然富丽堂皇,但是在古代其实并没有下水道排污系统的规划建设,人们每日吃喝拉撒所产生的垃圾与秽物就成为城市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虽然说秽物及厨余可以提供给农家做为肥料之用,但是即使是以农业为主的江南地区,也吸收不了所有城市所产生的秽物与厨余来做为肥料的量,因此多余出来的不是随手倒进护城河里,再不然就是扔进河中随波逐流。虽然各个朝代对于随地抛弃垃圾及秽物都有相关的限制罚则,如唐律:“穿垣出秽污者,杖六十”,即使随地倒秽物者打六十板子,还是遏止不了百姓的行为。
所以大城市的脏污也是难以想象的,就以北京城为例,即便是国家的京城,天子脚下,但是在19世纪时,外国使节到访北京,居然发现偌大的北京城连一处公厕都没有,有些底层百姓甚至于随地便溺,因此北京的地下水污染之严重,连皇帝都不敢喝皇宫水井打上来的水,每天得从玉泉山千里迢迢去运干净的山泉水回宫。

古代的城市也没有盖高楼的建筑技术,所以房屋栉比鳞次

大型城市的垃圾排出量大之外,燃料的需求也大,就以北宋的汴京为例,在10世纪至12世纪这两百年间,这里曾经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根据宋徽宗赵佶执政的崇宁年间统计,在开封一共有户二十六万一千一百一十七,口有四十四万二千九百四十,还不包含流动人口。

而这么大的城市除了民生物资的消耗之外,在平常生火煮饭及冬天用来取暖的燃柴的需求更是惊人,光是砍伐的树木之多,华北地区的山林几乎都被砍光,甚至于明令禁止砍伐桑树及枣树之类的经济作物也遭民众砍去树枝当柴烧。即使在宋朝对于盗伐的刑罚就是流放三千里,但是依旧还是遏止不了盗伐的风气,毕竟对人民来说,被抓到而流放是之后的事,但缺乏柴火烧饭及取暖是攸关眼前活不活得下去的燃眉之急。
然而薪柴供不应求,所以即便是繁华的宋都汴梁,一到了气候降温甚至于下雪的季节,在汴京就会出现大量缺乏燃柴取暖而冻死的平民,因此在古代住在大城市并见得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