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怎么分封的

来自伪基新闻

伪基新闻,让大家当妓者记者的自由新闻源。

2011年09月02日

中国早在尧舜时期就已经有出现爵位制度,但具体如何册封没有一套完整的史籍记录,直到周朝时才有史册记载天子如何分封诸侯,及爵位的册封依据及标准。而在周朝时,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各级爵位依据功劳及和王室的亲疏关系而分封。

公爵

册封为公爵的,一般都是出身较为尊贵的,不是前朝王室后裔就是周王室分家出去的子弟。例如唐国、虞国的国君是尧、舜的后裔,而杞国、宋国则是夏朝及商朝的王室后代,他们的爵位都是公爵。此外天子的近亲重臣也会册封公爵,如周公、召公。
而这些公爵的封地全都在王畿周围,尽管这些公爵国的国君也有自己的小朝廷,在自己的领地内也好歹是一国之主。但因为在王畿周围,所以经常得入朝站班执掌王畿朝廷的各部职权,有些公爵国还负责执掌王畿卫戍,而就像后来的京官一样。
也因此公爵国的封地都在王畿附近,在西周时期,天子尚可以影响天下的时候,这些公爵国因为在天子脚下而尊贵无比,到了东周的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这些公爵国地小兵少,后来都一一让后来崛起的其它诸侯给吞并灭国。

侯爵

相较于公爵,其实侯爵才是具有实质利益的分封爵位,所以当初分封为侯爵的反而是功臣及王室子弟,因为当初分封出去的侯爵的主要功能是做为周天子的外围屏藩,所以分封的领地不但大,而且地理位置重要。如姜尚分封在齐国,周公姬旦之子伯禽分封在鲁国,武王姬发之弟姬奭分封在燕国,文王姬昌之弟康叔分封卫国,武王姬发之子唐叔分封晋国。
虽然这些侯爵国分封的领地远离王畿,就爵位也没有公爵尊贵,但也因为如此在领地的治理上有较大的自治权,而且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代还成为雄霸一方的强国,如燕国、齐国及晋国。

伯爵

伯爵主要是针对畿内职位较低的朝廷京官及地方领主所册封的爵位,所以伯爵也分为畿内伯和畿外伯。畿内伯就是在王畿内的伯爵,虽然也有领地,但充其量只算是食邑,只养得起少量的家臣,平常的职责就是王畿内朝廷的运作。而畿内伯很多只是王畿内的小京官,而且也几乎没有封国,所以在历史上默默无名。
畿外伯是原本就在王畿外的部族首领,因为一开始就臣服于周王室,因此册封为伯爵。畿外伯除了有自己的领地也能有自己的武力,如吴国。
当然也有少数的畿内伯因功而外封成为畿外伯。如秦国的先祖赢非子就是负责周天子的车马的小官,之后的后代因拥护周平王姬宜臼东迁洛阳有功而受封伯爵,才外封成为畿外伯,当然秦国后来称霸并开始一统天下之时,在周朝的制度中依旧是个伯爵国。

子爵、男爵

子爵及男爵的册封主要是对势力更小的地方部族,例如沈国及郜国都是微不足道的子爵国。当然男爵国更是名不见经传,就自此淹没在历史荒漠中。
还有一种子爵国是在周朝建立之后向周天子臣服归附的蛮夷部族,例如楚国及越国。因为这些后来归附的蛮夷部族,除了远离王畿而位在边陲地带,本身仅是依附于周朝,因此周天子对其约束力也不大,当然也瞧不起这些附随的蛮夷国,也让这些子爵国,后来在要求晋升爵位不成,干脆自行称王,例如楚王、越王。
这些归附的蛮夷子爵国,因为位于边境地带,所以能自行以武力开疆拓土,到了东周的春秋战国时代,爵位仅是子爵的楚国成为春秋五霸中疆域最大的霸主。